第二章 武林大会-《民国时期共和制》

🎁解锁高清在线直播
(第1页)

乱七八糟的民国

要说民国这接下来的十二年(1916—1928),用一个词就可以完美地概括和形容:乱七八糟。

这一点也不奇怪,因为这是前两任“武林盟主”

留下来的烂摊子。

话说慈禧盟主当年为朝廷的安危着想,发令编练新军,可效果十分惨淡。

有能力的,如袁世凯和张之洞,确实把兵练成了,但朝廷控制不了这两支军队。

但是,大多数人都没有完成任务。

前面讲过,原本计划练成三十六镇,但只有袁世凯练成了六镇,张之洞练成了一镇一协,其余近三十万的“新军”

全都是样子货。

慈禧盟主归天后,“新军”

之中那些精明的野心家们,遂在辛亥革命、“二次革命”

、护国战争以及即将爆发的护法战争中趁势而起,四处割据,就此奠定民国时期的军阀乱局。

所谓乱世出英雄,不过是一群精明的野心家风云际会而已。

而慈禧之后的下任武林盟主袁世凯,则死得过于匆忙。

他固然是有实力威慑地方各省,可他没有培养出一个强力的接班人,害得一帮小弟群龙无首。

偏偏这些小弟心气还很高,都觉得自己可以胜任盟主一职。

但他们没有注意到,游戏规则已经改变。

当时,影响中国政治的主要势力——俄、美、英、法、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欧洲战场,无法抽身前来,但它们又担心中国取得独立地位,会损害到它们的在华利益,只好勉为其难地支持地方上的强力人物来保护自己的利益。

既然是支持,那就得提供经济、武器、技术甚至人力支援,如此也就助长了地方势力快速膨胀。

这样一来,前朝武林盟主朱元璋制定的“高筑墙、广积粮、缓称王”

就过时了,现在流行“高筑墙、抢积粮、速称王”

在这种情况下,民国年间的局势顿时乱作一团,不但不团结抵御外侮,还因为各自之间的不信任造成互相倾轧,弄得民不聊生,让整体形势更加糟糕。

众人以割据地盘和扩充军队为第一要务,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都是达到目的的“犀利”

武器。

面对中原这块沃土,人人皆想分一杯羹,花招层出不穷,犯规屡禁不止,就看谁的手段最高、计谋最巧!


(第1页)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